今日成语典故 :斧正

今日成语典故 :斧正

今日成语典故 :斧正

楚国郢都,有个勇敢而沉着的人,他的名字没有留传下来,人们只叫他“郢人”。

郢人有个好朋友,是技术极高的工匠,不知道他是姓石还是名石,古书上称他“匠石”。

郢人和匠石,真是难得的一对。他俩有一套绝技: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苍蝇翘膀似的薄薄一层,匠石能用斧子把这层白粉轻轻削去。这多么危险!可是匠石在表演这套绝技时,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。他抡起大斧,顺着郢人的鼻尖削下去,只听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声,白粉就完全被削掉了。而郢人的鼻子,却丝毫不受损伤。郢人的脸色,也丝毫不变,他安闲地站着,若无其事。

这件事情,后来被宋国的宋元君知道了,他对于如此髙超神妙的绝技,感到非常惊奇,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。 他托人找到匠石,恭恭敬敬地请了来。不料,匠石说:“对不起,现在没法表演了,因为我的好朋友郢人已经去世,我失去了表演绝技的唯一伙伴了!”

这是载于《庄子•徐无鬼》的一个故事,叫做“匠石运斤”。(运,是挥动的意思,斤,就是斧子。)故事原文是:

郢人垩〔è〕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斲〔zhuó〕之。 匠石运斤成风。听而斵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(垩,白色的土。斵,同斫。)

后来,人们借用这个故事,在请人修改作品的时候,往往说:请“斧正”。(或者“郢正”、“削正”、“郢削”、“斧削”等 等。)这是对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气语。赞誉他水平高,修改起来,像匠石给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样,干净利索,恰到好处。(人们在引用“斧正”等成语时,按习惯都并无自诩为郢人的意思。)

“运斤成风”,后来也成为成语,比喻技巧熟练,大胆、快捷而有力。例如金代诗人元好问称赏某画家所作的墨竹,有诗道:“运斤成风刃发硎〔xíng〕。” (硎,即磨刀石,形容斧子锋利,像是刚磨过的。)

今日成语典故 :斧正

宋代诗人张耒〔lěi〕有诗道:“岂令匠石斤,常缩袖间手。”唐代文学家骆宾王也有诗道:“成风郢匠斵,流水伯牙弦。”北宋僧惠洪的《冷斋夜话》记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于陶渊明诗的评论道: “东坡尝云:渊明诗初看若散缓,熟看有奇句,如大匠运斤,不见斧凿之痕。”这些,所谓“匠石斤”、“郢匠”、“大匠运斤”等语,全都是用的上述的典故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,在他的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中写道:“操斧于班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这个“郢”字,也就是指郢都的匠石。

今日成语典故 :斧正

Author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