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我持续写作的第229天/300天
大家好,我是大明子。
今天看《反本能》这本书时,看到一句话:
人的身体对改变需要一个适应期,如果这个改变过大或过于激烈,身体受不了,那么很容易造成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的无效重复。
什么意思呢?
我们的改变应该有一个过渡期,当自己逐渐适应了,才能变成我们的习惯。
非常认同这句话,因为之前的自己就没有懂得这个道理,反而让自己根本没啥改变。
1、我的经历
因为那时候我刚醒悟过来,明白读书学习是让人能够持续成长和进步的方式。
但是之前自己没有读书学习的这种习惯,下班了,就是做饭吃饭,然后看电视,或者玩手机游戏。
一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,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。
后来虽然开始读书学习,即使在回家之前,想着要如何分配好时间,让自己去读书学习。
但是一到家,受到之前惯性的影响,做吃完饭后。
大脑开始劝说自己去放松,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游戏。
心想反正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,做完这件事,马上干正事。
自己在心里不断的这样劝慰自己。
但自己还是努力压制住这种想法,去读书学习。
坚持了几天之后,有一次写完日更之后,却一下子失去控制。
拿着手机一直刷了2个小时,直到快12点半才睡觉。
我想到这可能就是报复性补偿心理。
之前一直感到亏欠自己,所以一次性补偿自己。

2、为什么会这样
这其实就是自己改变的过于猛烈,没给自己一个过渡期,让自己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。
我只是想着靠意志力压制自己原来的惯性,去逼着自己学习。
但是当我们使用意志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这件事并不能做的长久。
因为使用了意志力去做事,说明我们不是真心想要做这件事,只是受到大环境影响,觉得这样对自己好,我也要做的心理。
但其实当时的自己并不需要,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在进步和成长。
3、我们可以怎么做
《反本能》的这句话就很好的提醒我们,改变一个习惯,要慢慢来,不能操之过急,要不然很可能鸡血几天,之后又被打回原形。
周岭老师在《认知觉醒》里说:我们天然容易被潜意识左右。
换句话说,我们的习惯支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比如,
-
我们早上起床后,很可能想都没想,就拿起旁边的手机看消息;
-
晚上躺在床上,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;
-
晚上饿了,就想去吃夜宵;
-
······
而这些习惯已经根深蒂固,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掉的。
所以,既然改变不能过大或者过于激烈,那我们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,就小幅度的改变,一点点的来。
比如,原先我要用2个小时看电视、玩手机游戏。
那我就缩短这个时间,变成1小时50分钟,然后拿10分钟读书学习。
当适应了这个节奏,我再去缩短时间,拿出20分钟读书学习。
这样就逐渐让自己摆脱原先习惯的束缚,养成一个好习惯。
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适应性也不一样,我们根据自身,也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4、写到最后
我们从一个习惯方式,改变成另一个习惯方式,要考虑到一个适应期。
而不是说想改变,立马就改变成功的。
过于强烈,很可能适得其反。
所以,接纳原先已有的习惯,一点点来,才是更合理的办法。

全文完,又是成长的一天,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