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部队复员进工厂干活不到一个月,闹岀了一个笑话。
班组的工友们很幽默,为缓解干活的疲劳,工休间休息时爱相互开玩笑,起个绰号啥的。
对这些,我也熟悉了一些。比如有个叫猴哥的,他并不姓侯,他姓陈,只因他不知怎地脸总是红扑扑的,下巴又有点尖,工友们就他猴哥。还有一个工友绰号叫单耳立,其实他姓李,只因他两个耳朵长得长,性格又爱激动,和别人一吵吵两个耳朵就有反应,像立起来一样。还有一个工友绰号叫大炮,这个工友休息曰有岀去打猎习惯,不知从哪弄个过去的土枪,装上火药,打野鸡打野鸭子,所以工友们叫他大炮,他姓刘。
一天工间休息,工友们又是嘻嘻哈哈地逗笑话。一位老师傅挨着我坐。他看看我,指着在休息室休息的工友们说,一晃你来也快一个月了,谁姓啥能说上来不?我说差不多。于是,他用手一一地指着在座的工友,我对答如流,他挺滿意。其实这也沒啥难的,要说难就是把绰号和姓分开就行,別弄混了。
这时休息室窗外一辆地镐车正从北往南开过来,隔着休息室敞开的窗户,能看到有一位师傅正在拽着卷扬机的钢丝绳。这辆地镐车和干活的师傅,都是我们一个班组的。但在地镐车干活的师傅单独有一个休息室,我们接触的不多,只是时常听到工友们都叫他老蒙老蒙什么的,我想他可能姓孟。于是,当坐在我身边的师傅指着在地镐车干活的师傅问我姓什么时,我满有信心地随口答道姓孟。工友们顿时惊愕起来,好像没有听懂我说什么,又问了一遍,我又大声地清晰地回答了一遍,并说人们不都叫他老孟老孟吗?
工友们听到这里,不禁哄堂大笑。我一时愕然。旁边的师傅看出了我的尴尬和不解,耐心地说,他不姓孟,他绰号叫老蒙,你听成了孟。他姓刘。旁边的师傅给我讲起了刘师傅绰号的由来。
一天深夜车间油库被盗。油库是防火重点,所以建在车间最西头,周围比较荒僻,紧挨工厂南大墙。第二天上班人们发现油库被盗后,立即向工厂保卫科报案。
保卫科来人经过调查,了解到当天夜里只有刘师傅上夜班,他干活的地点就在油库附近。保卫科的人找到他了解情况。问他当天夜里看到什么沒有,刘师傅回答没看到什么。保卫科看问不岀什么,回去了。工厂对这件事重视,让保卫科抓紧破案。保卫科又找到刘师傅,启发刘师傅当天夜里看到什么人影没有?沈师傅有点烦,回答说,你说看到就看到了,就一晃。
终于有了一些线索,保卫科很惊喜。围绕刘师傅说的就看个人影一晃展开调查,但调查来调查去,始终没有结果。工友们便给他起个绰号老蒙。刘师傅听了一笑了之。
刘师傅参加过抗美援朝,端着刺刀同时对付两个美国鬼子,都给他解决了,身上至今还有枪伤。油库被盗案件发生后,虽然保卫科沒有破,但刘师傅装在心里,每逢刘师傅上夜班,他一边干活,一边留意油库周边的动静。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,当盗贼再次岀现时,被刘师傅拿着大铁棒子堵在油库里面,抓住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