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路来自河南农村,家里挺穷。沙路80年考进军校,穿上了军装,全村都跟着兴奋。
沙路的性格有点倔,有点轴,与大家好像有点格格不入。由于能力一般,领导把沙路从业务岗位撤到了后勤,负责食堂的工作。沙路心里有些憋屈又无奈。
后来老家有朋友,帮沙路在省城介绍了个女朋友。从农村出来的沙路,觉得这是个机会,娶了省城女孩,转业就不会回到老家县城。谈了没多久,沙路就先后交了两份申请,一份申请结婚,一份申请转业。

在省城,沙路没有任何可用的人际关系。别人都在竭尽全力调动人脉资源,为二次就业奔波的期间,沙路只能窝在家里,任由军转干部安置办的安排。
沙路被分到了国营粮店。沙路挺知足。在省城有了小家,还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。春节我们回来探亲,与沙路聚过。沙路给我们带了一桶食用油。沙路对自己的工作挺满意。有些春风得意。至今我还记得他说的那句话“人到啥时候,都得吃饭,谁都离不开粮店”。

后来机构改革,粮店被承包。有点本事和关系的人都另谋发展。沙路带着留下的员工,除了卖粮油,又开始蒸馒头包子,摊大饼卖。折腾了几年,生意终是奄奄一息。贫贱夫妻百事哀,沙路离了婚,孩子被女方带走。沙路开始酗酒,常常酩酊大醉。有一次还上了赌桌,输了三千块钱,脱不了身,只好给一个老乡战友打电话,战友带着三千块钱赶到,帮他把面子拾了起来。在送他回家的路上,战友恨铁不成钢,对他说“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不要找我。”
接下来,几次战友聚会,电话邀他,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辞。再后来,没人给他打电话,聚会时,也再没人谈到他。前几年,国家出台了针对进入企业的,军转干部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。不知他享受了没有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