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二、续《那年,那月》
叶海民降格为打铺盖一族。经济条件限制业务上不见起色,早先与我合作一段时间,拎一只老式公文包,其中一格口袋里全是车站捡来的上千张公交小票。有这些小票乘公交车不用卖票,一旦遭遇查票打开公文包密密麻麻的小票蒙混过关。 叶海民来上海早于我,前几年赚了一票,家里盖起一幢小二楼。喜欢聊侃早年缝纫班学徒时在一帮女孩中间游刃有余,经常出没小菜场饭店追腥逐臭……现在的业务都是用钱砖砸开的,他畏首畏足沦落为蹭吃蹭住。 通过叶海民认识霞姐——佟玉霞(大伙尊称霞姐)。叶海民与霞姐同是柘皋镇附近村上人,正是通过霞姐介绍叶海民来的上海。 霞姐嫁在肥东桴槎山建设村一昂氏男子——昂贵。两家是老亲,育二女,昂贵家中单传,霞姐的任务生儿子。 霞姐,中等身材面如桃花,眉动眼眨十分机灵,谈天说地时以过来人自居:“都两个孩子了,随你们怎么讲我”。曾说与昂贵第一次上门,自行车驮着霞姐一路颠簸,霞姐自车上跌落昂贵毫无察觉,埋头一路骑行,至家中才发现人没了…… 空闲时间修理厂业务员经常一起嗨聊。都是家乡瓦工木工出身,所谈不外这些话题要么黄段子,我开口即蜜蜂、蜂产品技术趣闻令人耳目一新。霞姐总是说:“逗小吴说话,我愿意听。” 一次霞姐道:“家里一表妹在上海工厂上班,也是你那边人,介绍你们认识?” 第二天正出门,一群叽叽喳喳小姑娘在门前喧闹,霞姐指着一位马尾辫圆脸,一套军黄色黎料夹克套装,身材偏矮的姑娘:“她就是我表妹。”
待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