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媳对薄公堂,婆婆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发人深省

婆媳对薄公堂,婆婆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发人深省

1

年届八十的婆婆拄着拐杖又来找我们了,说法院判决后,两个儿子依然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赡养义务,她目前在住院,没钱支付医药费,请求法院继续给她主持公道。说得激动时,她又开始念叨那句令人哭笑不得的话。

几个月前,她来起诉她的两个儿子,状告他们不尽赡养义务,她说她没经济来源,生活十分困难,要求两个儿子每人每月给付1000元赡养费直至其终老。

跟她闲聊试图了解他们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深层次原因,不过基本算是徒劳,后来她说:算了,我也不要他们管我了,只要他们把我生养他们付出的心血折算成钱还给我就行了。就是这句话,不知道她说了多少遍。

她的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,来代出庭的是两个儿媳,大概50岁左右的样子,也都已经当婆婆了。还来了很多打算旁听的群众,其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,一看就是婆婆的支持者们,应该是来声讨不孝的儿子、媳妇,以及看法院要怎样惩治这种人。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,只有少数人进入旁听席。

法庭上,双方言辞激烈,争执不休,婆婆说儿子、媳妇把她的家产瓜分了,儿媳还动手打人,并且他们不给赡养费,她年老病多,时不时就需要支付医药费,但他们根本不管她。

儿媳则反驳说你所谓的家产无非就是一口缸、一个背篼和一点粮食。当时分走是因为她准备轮流跟着两个儿子生活,不过后来反悔了。动手打人简直是乱说,那是拉她回家,就怕她事后胡诌,还特意录了视频。她可以轮流在两个儿子家里生活,也可以跟其中任何一个儿子生活,另一个给生活费,绝对保障她的吃穿用度和日常开销。如果她非要单过,给赡养费是门儿都没有。

婆婆则表态跟两个儿子生活是绝对不可能的,不给赡养费也可以,把以前生养他们的花费还给她。

2

双方僵持不下,我们也很纳闷:为什么年迈的婆婆非要单独生活?而她的儿媳又坚决不同意支付赡养费让她单独生活?

后来,儿媳隐晦地解释说她曾经撞见有老头去婆婆家里,婆婆私生活不检点,让他们这些做小辈的有些抬不起头来。法官纠正道:老年人虽然年纪比较大了,但如果她想再婚,也不是不可以,她依然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。

儿媳则说:她是今天跟这个老头,明天跟那个老头,说起来我脸上都挂不住。所以,她如果不同意跟我们生活,赡养费我们是不会给的。

法官又纠正道:她有选择跟随儿女生活或者单独生活的权利。而且,人们并不会因为她的一些举动对你们产生别的看法,不信待会儿你听听来旁听的邻居怎么说。如果老年人真的有不恰当的行为,作为晚辈,可以批评指正,晚辈可能犯错,长辈也可能犯糊涂。但俗话说“家丑不可外扬”,你今天其实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件事。

我还在想是不是有什么误会,毕竟老年人和老年人走动也很正常。不料婆婆却一反常态,当即表态说以后不会了。

庭审结束,旁听群众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,甚至还有人拉着我的衣袖,说的却是:这老太婆确实要不得,儿子、媳妇那样对她都是被她逼的……

双方依旧各不让步,最终法院只能判决两个儿子定时定量支付老人赡养费,因为老人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确实是合法的诉求。

3

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这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背后的全部真相,也不好去评判谁是谁非,但婆婆反复念叨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也让我陷入了沉思。

如果你不听话/不争气,那就把我当初生你养你的付出还给我。这句话其实很耳熟,类似的还有:我为了你都已经这么辛苦了,你怎么能不体谅我?我把好的都给了你,你怎么能不听我的话?我为了你付出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,你怎么能不给我争气?

我理解为这是“强调自我牺牲”,背后的渴望是让你觉得亏欠我,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控制欲,希望对方受制于自己,这种也最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。

《隐秘的角落》里的朱朝阳、《底线》里的唐啸云都生活在妈妈“强调自我牺牲”的控制欲下,他们认为要听话妈妈的话,要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对得起妈妈的付出,但另一方面,他们的身体里还住着一个想要独立的“自我”。所以,朱朝阳开始悄悄的叛逆,甚至手染鲜血,而唐啸云则直接杀害了妈妈,当他想到他可能还会在地狱里再见到妈妈时,情绪崩溃。

原本是最亲的人,最后俨然成了仇人,多么可悲。

我也已为人母,但我还是想说“强调自我牺牲”真的不讨喜,孩子是父母带来人世间的,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孩子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选择权,所以要孩子对父母的生育之恩感激涕零,我认为不公平。而养育则是作为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,就像孩子应当对父母尽赡养义务,但如果两者仅是交换关系,那就是履行合同义务,谈所谓的“孝道”就显得不合适了。

家人之间,更应该有关爱,发自内心、不图回报的关爱。

4

当然,儿媳当众揭婆婆的短也欠妥,当她们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对方鼻子数落的时候,她们大概率已经成为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。我在想,如果是儿子来出庭,应该不会将老母亲这件并不光彩的事抖得人尽皆知。如果儿子出面,或许这场纠纷已经在源头上化解了。

但他们没站出来,当法院联系他们的时候,他们提出让媳妇来处理,把矛盾直接扔给本就是针尖对麦芒的婆媳,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互相指责对方,撕扯对方的遮羞布,往对方的痛处戳,累积更深的矛盾。

我发现双方都强势的婆媳更容易产生矛盾,因为中间夹了个“懒得管她们”的男人。

其实婆媳根本不是天敌,如果婆婆有个婆婆样儿,不倚老卖老;儿子有个儿子样儿,不置身事外;儿媳有个儿媳样儿,不出言不逊,婆媳之间不会有那么多调和不了的矛盾,家庭也就可以比较和睦。

Author: admin